架构革新路漫漫,京东智联云自研服务器设计细节探秘
在人工智能、物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一切数据的计算和应用都离不开底层数据中心的支撑。如果把数据中心比作是一只数字军队,那数据中心机房机架上的一台台商业服务器就是前线的士兵。士兵的强弱直接影响军队的战斗力,服务器也是一样。底层服务器的创新设计,将最终促进数据中心的变革,提升上层应用的体验。
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京东在自建数据中心与自研服务器方面积累了深厚的经验。在近期举办的
一,四大原因,掣肘现代化数据中心的变革之路
除了服务器自身设计,现有数据中心的最硬性指标
从效能角度,目前服务器采用高密度布局,但90%仍采用传统风冷对流,换热系数较低,随着服务器CPU功耗提升,风冷散热模式濒临极限。经过测算,下一代 Eagle Stream 350 W 的CPU在 1U/2U 服务器节点用风冷方式已经无法实现目标性能,数据中心未来需要探索采用冷板式液冷或者浸没的液冷方式。

二,全新架构自研服务器,兼具灵活与极致性能

在京东智联云自研模块化服务器的全新架构设计中,
京东智联云邀请希捷对自研模块化服务器与传统服务器进行了对比测试,分别测试服务器在14T和20-24T机械硬盘下性能表现。14T机械盘的情况下京东智联云自研服务器性能接近百分之百,传统服务器只达到85%;20-24T的情况下,京东智联云自研服务器Performance loss为3%,性能达到97%,但传统服务器性能已降为7%,几乎为不可用状态,更无法满足对性能有较高要求的互联网企业。

硬盘的性能对整体服务器的影响颇深,那么影响硬盘性能的原因主要是服务器散热使用风扇的震动与切割空气产生的波动,其会降低硬盘性能表现;随着存储需求迅速增长,硬盘存储密度也在相应增加,导致硬盘磁密度增加,最终硬盘对外界的震动更敏感。而这两种现象则构成了阻碍行业发展的悖论。
第一点是通过布局设计将风扇与硬盘物理隔离在服务器两端;
第二点是降低服务器温度。京东智联云自研服务器引入了业界新的液冷模块化方案,采用冷板式液冷散热器后,风扇转速降低,避免了对硬盘性能的影响;
第三点则是服务器采用了英特尔定制化CPU,目前已经从标准CPU、第一代定制进入到第二代定制CPU阶段,第二代定制CPU Icelake与和第一代相比,性价比再次提升30%
通过全新的架构设计,以及整机柜和一体机交付,
全新架构设计,实现整机柜和标准服务器的兼容;
第一款可实现前置和后置 IO 的模块化服务器;
采用英特尔最新的定制化CPU,性能提升30%;
集中供电系统,效能提升8%;
创新的混合散热设计,散热效能提升50%;
交付效率提升5到10倍。
据介绍,京东智联云还将自身互联网大厂的技术实力推向企业市场,京东智联云硬件定制化服务HaaS一体机产品,集成空调、UPS、自研服务器、交换机和监控软件的整体解决方案。结合京东智联云自研的云产品,如AI一体机、PASS一体机、办公一体机等软硬结合的一体化解决方案,赋能京东智联云。未来,京东智联云自研服务器将成为京东数据中心的主力,同时也将会对外售卖,为更多客户解决服务器使用的痛点。
三,揭秘数据中心最热门的液冷技术
液冷是目前在数据中心领域非常热门的研究方向,因为目前数据中心机架服务器所有的器件功耗都在快速增长,导致传统的风冷散热方案不堪重负,而液冷比风冷散热系数更优异,会成为未来数据中心发展演进的必经之路。英特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液冷的设计和技术实现,

液冷的系统架构分为一次侧和两次侧,通过板式换热器完成“液体到液体” 内外交换。冷量控制单元CDU把冷液体bump推动到机架服务器内服通过冷板与CPU实现二次热交换,热液体带走机架内的热量回到CDU的板式换气器与外部液体交换热量,重新变为冷液体。
液冷系统的关键部件会根据系统的实际工况选择最适合的设计方案。CPU液冷板、内存液冷板、连接软管、节点内内液器、液漏监测等。其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冷板的不同Fin和液体出入口设计实现最优的液冷方案,另外风冷和液冷可能共存的现状下,京东创新地设计了两者兼容的节点内分液器,液冷导管制管封装尺寸和风扇封装尺寸完全相同,在支持CPU功耗较低的主板时可采用风冷方案,如果系统CPU功耗较高,可以直接无缝升级到液冷方案,实现风冷和液冷模式的自由切换。
另外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技术实践与独家干货解析
欢迎关注【京东智联云开发者】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