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兄弟,别担心,这年头谁还没有一点焦虑!
一个全民焦虑的时代
如果有人问,这个时代我们最不缺什么,我想“焦虑”一定能排进前三。不信,你可以找周边的亲戚、朋友,同事打听一下,
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后,接受央视采访,被主持人问到“你幸福吗?”莫言坦诚的回答:“我不知道,
马化腾在央视《对话》节目时表示自己非常焦虑,马云也说过一个月挣一两百万的人那是相当高兴的,但是一个月挣一二十亿的人其实是很难受的,显然马爸爸是为一个月挣20亿要怎么花而焦虑。
你看,
佛系-只是一个口号
越是焦虑,人们越喜欢在一些事物前面,加上“佛系”二字,像:“佛系青年”,“佛系面试”,“佛系考研”等等。我们似乎在告诉别人:
事实真是这样吗?佛系或者做一个佛系青年,就意味着不强求,无所谓,从此过上不焦虑的人生了吗? 我个人认为不是的。
上初中那会班上有个学霸,我们两家就隔着一块田地是邻居。每次考试前她总是说:
孩子读了小学成绩不是很好,我倍感焦虑,有人就安慰我说:
因此,很多时候,我们一边在自我安慰 "没关系,无所谓,佛系一点”,一边却继续默默的奋斗着,焦虑着,
接纳并与焦虑同行
关于怎么对待焦虑,让我想起了一部电影叫
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天才数学家纳什,患有精神分裂症,他幻想出了一个室友,一个特工老大,和一个小女孩,这三人基本控制了纳什的生活,使纳什变得疯狂,最终在妻子的帮助下,
电影最后一幕让人动容,
室友,特工,和小女孩,最后也没有从纳什的意识里消失,但是纳什接纳了他们,他不再着急让他们离开,也不刻意回避,更不会被他们所左右,纳什只是看着他们,然后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焦虑就像纳什幻想出来的那三个人,他也许并不存在,但会一直干扰你,对待它我们不需要奋力对抗与回避,
以长跑者的姿态前进
接纳焦虑,我们首先要接受一个观点:
2015年,我逃离北京,在二线城市谋了一份职务,工作不久,A君也来到这家公司从事前端开发,A君在这家公司待了两年多,之后我离开这家公司,跟别人一起创业,创业初期需要前端开发,于是我又找到他,我们又一起共事。1年半后他主动离职,去了另一家中等规模的互联网公司,之后我们也没怎么联络。
A君并非计算机科班出身,读的大学是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学的专业是美术,毕业之后做过一段时间的装饰壁画。跟他接触的几年时间给我印象是:并非天赋异禀,绝顶聪明,但是异常勤奋,目标清晰,永远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任何时候看到他,除了在工作就是在学习。
他最开始就立志要进入大厂,在这期间他面试过阿里和腾讯都失败了,他也郁闷、焦虑过,
设定一个长远的目标,
对了,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小插曲,在第一家公司有一年搞年会,A君报名要表演节目,如此跟前台小姐姐接触自然也多了起来,一来二去便产生了感情,不久就确定了恋人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