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学网络】数据链路层概述
上一小节,我们以两台主机为例,讨论了一个理想化的物理层模型。 现在,我们将问题进一步延伸:多台主机如何实现两两通讯呢?我们以三台主机为例进行讨论:

如上图,有
主机寻址
假设,

为了简化接下来的讨论,我们省略了物理层起止控制比特 和 。
数据不禁产生困惑:
为此,我们需要引入一些比特,用来标识数据的 来源 以及 目的地 。例子中只有
| 机器 | 比特 |
| -------- | -------- |
| ant | 00 |
| bee | 01 |
| cicada | 10 |
那么,发送数据时,再加上两个比特用于表示来源主机,两个比特表示目标主机,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如图,主机下方的灰色比特唯一标识一台主机:

当
新引入比特所起的作用,在计算机网络中称为 寻址 。 这两个比特也就称为 地址 ,其中,红色为源地址,绿色为目的地址。 引入寻址机制后,我们完美地解答了数据从哪来,到哪去的困惑。
信道复用
信道只有一个,但是通讯需求是无穷无尽的——传输研究数值、文件打印、即时通讯,不一而足。 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套路还是一样的——引入新的比特标识数据类型。
假设,总的通讯需求就上面这
| 类型 | 比特 |
| -------- | -------- |
| 研究数据 | 00 |
| 文件打印 | 01 |
| 即时通讯 | 10 |
举个例子,假设

接下来,从理论的视角来审视这个场景:

信道只有一个,却要承载多样的通讯任务。在发送端,通过加入紫色比特,将不同的数据通过一个共用信道发送出去,这个过程叫做 复用 (
在接下来的章节,我们将看到 复用分用 的思想贯彻计算机网络的始终。
到目前为止,我们引入了
至此,我们解决了多台共用信道主机间的通讯问题,这相当于网络分层结构中的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负责为上层提供链路通讯能力,主要作用是:
主机寻址
信道复用
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有很多,下节我们将介绍其中最常用的 以太网协议 。
【小菜学网络】系列文章首发于公众号【小菜学编程】,敬请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