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散步罗浮山

生活总有些奇妙的缘分。

大巴穿过深大、深圳北、六约三个集合点,来到罗浮山脚下。可爱的领队杏子带大家做完拉伸后,队伍分成前、中、后三个分队,每个分队都有一名队长负责以确保徒步中的安全。我们就这样开始了罗浮山徒步之旅。

“今天天气真好,很适合爬山。”

“对啊,昨天下过雨了,说不定今天能看到云海呢。”

“可以期待一下,风缘他们在八面山看到了云海。”

人群中围绕云海讨论开来。我情不自禁地想象着登上山顶,云气往来、山若移动的仙气飘渺,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彼时,Komi把他的两支登山杖分给了我和霞霞子,他自己则背着超重的背包徒手前行。心底实在有些过意不去,想要归还,想着到时体力不支的话在路边拾一根粗壮些的树枝便可。他倒一副小case的表情,非常耐心地教我们怎么使用登山杖来。

我们一路说着笑着,累了就停下来歇息,吃点水果干粮补充体力。

雨后的罗浮山,空气纯净得让人清爽。淌着山溪缘小径而上,一步步感受脚下的石阶,呼吸着树木泥土被雨水冲刷后散发出的气息,仿佛与山野融为一体。流泉淙淙,雾气氤氲,两旁茂林修竹,漫山遍野是一望无际的碧绿。绿色在此处不再是颜色,而是一种扩张的脉动。

风吹过,竹林在绿意中吟唱。石阶小径在雾气中不断地向上延伸,前方山林充满无边想象的可能。

人声渐行渐远,队伍由于大家的步行速度不一都各自分散开来。

霞霞子说:“我们不会是在最后吧?”

Komi很佛系地说:“后面还有人呢。不着急,我们就这样散步一样爬山,体力就不会那么消耗,才能走得更远。”

散步?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慢下来,脑海里像被点亮了一般,为这个奇妙的说法拍案叫绝。

我们不是在爬山,而是在山中散步啊!

这几天正好在看波西格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里面关于旅行的感受和思考与Komi的散步说不谋而合,很有意思。

当你的思想不再集中在眼前的行动上,每爬一步不是为了爬上山顶。你会发现,这里有一片锯齿状的叶子;这块岩石有点松动;从这里山顶上的雪不太容易看见,即使愈来愈接近山顶,这些都是你应该注意的事。

如果你只是为了爬到山顶,这种目标是很肤浅的,维持山的活力是靠这些周遭的环境,而不单单只是山顶而已。但是当然,没有山顶,就不会有山的周围,是山顶界定了周围。

被风吹起的树叶,脚掌与山岩轻触的瞬间,眼睛所及之处的绿意,这一切都是我们正在经历的,整个世界似乎活了起来。我开心地对Komi说:“我要把你这个散步的说法收录起来。”

我们继续在山中悠闲地散步,不再理会是第一还是最后。

这期间,Komi时不时地从背包里拿出驱蚊喷雾、蚊不叮、湿巾、各种水果干粮,简直比女生还要精细。就像哆啦A梦的四次元百宝袋,好像什么都有。如果他从里面拿出锅碗瓢盆,说要席地而坐,烤条鱼喝点小酒,我都不会觉得奇怪了。

不记得在哪个休息点,三人小分队壮大成了四人组,柏拉图加入了我们。

柏拉图话不多,有点神秘,冷不丁地抛出一个让你哑然的话题,“你认为唐诗宋词里哪一句最伤感?”

唐诗宋词那么多,我还真没想过哪一句最伤感。关键是我现在正在悠然地享受山中散步,脑海里想到的全是王维的“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呼吸着大自然的绿意盎然,似乎没法和伤感联系起来,一时倒无法回答了。

“我觉得,十年生死两茫茫,这句就挺伤感的。但现在很多人不知道它的真实含义,出现了很多误用。”Komi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的《江城子》,为悼念亡妻王弗写的。”我接上说。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大概情到浓处,语淡情真,就像这句“十年生死两茫茫”。生者茫茫,死者茫茫,让人想起《长恨歌》中的“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只怕苏轼也曾像唐明皇一样,寄望于,天上人间,再度相见。

十年间,苏轼历经生离死别,在王安石变法的漩涡中,宦海沉浮:外放、左迁、流徙。头上已有白发,脸上满是风尘,已不是当年王弗“春闺梦里人”的模样了。所以才会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的深深怀念和无言自伤吧。

就这样在山中散着步,我们四个人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从流行娱乐聊到影视生活,时间就像夏天的风一样吹过。

“我好像越爬越精神了。”我突然感慨道。

“哈哈,那你现在飞下去,再重新爬上来,我们在山顶等你。”他们仨打趣道。

“我才不呢。正是因为有你们的陪伴,才会有这么多的乐趣,时间才会飞逝,;如果我一个人的话,哪会有这么多欢声笑语啊。”我笑着说。

不知不觉,我们到了飞云顶。

把包放在一处,我们四人开启了拍拍拍的时刻,准确的说,应该是我和霞霞子。

肤白貌美大长腿的霞霞子做起瑜伽体式来,可以用完美来形容。如果有柔软的平地,都可以来一组头倒立。我决定下次带旅行瑜伽垫出行了。

虽然没有看到波起风涌的云海,但若隐若现的云烟环绕漂浮,一种诗意的幸福在体内膨胀,就像是沉睡已久的遥远记忆被寻回,与山风一道在心中呼啸而过。

多希望停留在这一刻,不用回头。

可是天色将暗,我们终究要下山。

我却一不小心在跳下石堆时扭伤了脚,着实把往来的人吓了一跳。要知道罗浮山1296m,虽然不高,但还没下山就扭到了,是要在山上安寨扎营看星星赏月亮吗?

Komi赶紧从他的百宝袋里拿出药酒帮我揉了揉,好在不是很严重,不一会儿就活动自如了。暖心的Komi把我的包一并背起来,我实在不好意思,忙说我的包不重可以自己背,还跳了几下表示并无大碍。Komi不放心地说到了分水坳,如果真没事,就可以自己背了。

可能我今天出门没看黄历,走在那些坑坑洼洼的石子路上,脚下又是一滑;没留神前面有水坑,一脚便踩进去了。哈哈,这一路下山承包了许多欢乐。

于是遇到难走的路,Komi便会扶一把,告诉我,不要逞强,痛就要说出来。并说起了自己背人下山的经历。光想想背一个人下山就很恐怖,还是背包好,我可不能拖累我的队友,心里默默告诫自己脚下走路要稳当些。(还有,我发誓以后再也不穿这双鞋去爬山了。。。)

耳畔响起一阵轰轰吱吱的声音,远处扬起一片尘土,三三两两的摩托车爱好者飞驰而过。觉得他们酷、自由,在清风中恣意潇洒。

什么是自由?

以前总觉得自由就是撬开枷锁,去做一切想做的事,这样才会不留遗憾。后来读到一句话,是说:所谓自由,恐怕不过是对不想做的事情说“不”的能力。

就是对自己的人生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和底气吧。仿佛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都是为了学习在社会中谋生的技能:如何交谈、思考和工作?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去体验外部世界等等。但很少有人或学校会教授我们如何探索和关注我们自身的内在。这让我们缺乏对自己的认识,不得不依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所以我们需要在生活的间隙停下脚步,观察自己,体验空白,就像这次山中散步一样。

到达山脚,简单吃了顿客家饭,大巴载着我们在月色中返程。温暖的领队杏子叮嘱我们爬山后的一些注意事项,回家记得用温水泡脚、睡觉时脚下放一个抱枕等等。夜幕沉沉,有人轻柔地交谈,有人闭目养神,一切又归为平静。

第二天醒来时,忽而有一种不真实感,手上的淤青隐隐作痛提醒我已经回来了。绿树和山风依然在心底摇曳、浅唱低吟,也许大自然的美好和壮阔能矫正扭曲的都市生活,让琐碎的纠结豁然开朗,就像树木枯荣,四季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