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otstrap

那片粉紫色的海

趴在窗口向外望去,路上的车流像极了一条长龙,三五步一停留。原计划一个小时的车程愣是翻了倍,即便Komi掐指一算把爬山的时间定在小长假的第二天,但好像大家都能掐会算似的笃定了10.1路上拥堵,相约10.2行动。

大家调侃着国庆出游,特别是自驾游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堵在车上。一路上昏昏沉沉的一觉醒来,我们摆起了龙门阵(起初,我以为“摆龙门阵”是指我们此行的路线曲曲折折,不料却是川话里的谈天说地拉家常)。

欧美是两个孩子的妈,舒适体贴又可爱天然。她说她早些年的生活基本都围着孩子转,去哪儿都不放心孩子,但现在孩子大了,心态也慢慢转变了,会很享受一个人在外游玩的乐趣。

我忽然觉得她浑身上下散发着母性的光环和女性觉醒的力量。

我说:“这样很棒啊,要有自己的空间,不断地提升自己,生活也会很快乐。”

欧美笑着说:“对的,我现在心放宽了,很多事情不怎么管了,反而老公更在意了。”

聊着聊着,两性关系、婚姻、家庭、子女好像是人类穷尽一生去探讨的话题。我的朋友中有些荣升为爸爸妈妈不久,闲聊时,他们常常说有了娃后,生活就不一样了。觉得孩子可爱却也闹腾,自己不那么自由了。懵懵懂懂中,我似乎感受到他们的矛盾与快乐。

我不由得想起我的妈妈,她是大海一样的女性,生猛和坚强只是飞溅的浪花,自由而宽广的洋流才是她的本质。她就像一簇火光照亮我的生命,让我在爱、包容与安全感中长大。她教会我在经历谷底绝望时,一步步走出泥潭,拍掉灰尘,始终要相信眼前会有一束光芒。

公交车穿过隧道,酣畅淋漓地飞驰起来。我们临时起意,与从惠州来的朋友在一处沙滩会合。这处沙滩还没怎么商业化的开发,碧波浩渺的海水,像丝绸一样柔和。如果不是艳阳高照,真想脱了鞋,踩着细腻的沙粒,听海风,看潮涨潮落。

大家讨论着可以爬完山再来沙滩游泳看日落,这种感觉就像夏日里喝了啤酒一样凉爽。

午饭后补充好体力,我们驱车来到七娘山脚下。

“这怎么像一座公园啊?”入口那段平路,就像日常去的公园一样,让我有种七娘山不像山的错觉。

每往前走一段,石阶慢慢延伸,炽热的阳光笼罩着山林,偶有微风拂过,但依然感觉热浪翻滚。欧美因为太久没爬山,以至于有些晕眩中暑的迹象,用风油精涂于太阳穴处后休憩片刻再度攀爬,症状还是有些许反复。Komi便从他的百宝袋里拿出双飞人让欧美混着水喝下去,我也品尝一番,顿觉每一处神经像喝了汽水一样苏醒过来。

神奇的是,他又拿出一副刀具,削了两根竹子做成登山杖给我们。

虽然我自诩为极简主义者,像这样一天的户外活动,基本上是东西能不带就不带,轻装上阵。所以不止一次的提出疑问:“为什么你的包那么重?难道不累吗?”

Komi经验老道地说:“户外总会碰到一些突发状况,所以会多准备些。”

听着好像很有道理似的。欧美称赞道:“跟你出来,真的太省心了。”

一番休整后,我们又拾级而上,明显觉察出石阶的坡度陡然变高,我和欧美说这不是要大小腿成90度吗!七娘山哪里不像山了,她比我以往爬的山都要累啊。

欧美见着一个下山的人就问:“还有多久到山顶啊?”

有的说快了快了;有的说远着呢,还有2/3。

最后欧美干脆说:“我不想爬山了,你们爬吧,我在这里等你们。”

每次停下来休息时,双腿止不住地颤抖,感觉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我也忍不住地说,“下次不爬山了,想在平地上行走。”

虽然嘴上说着不爬山了,但永不放弃的欧美还是一路坚持到了最后。

到达山顶的那一刻,她“啊”的喊了出来,开心的像个孩子。

七娘山的山顶很开阔,成片的狗尾巴草迎风摇曳。空气清澈,淡淡的云朵随着气流漂浮在空中,天空呈现出一种浓郁饱满的蓝色,就像大海涌到陆地并倒悬在我们的上空。阳光下的风也是暖的,柔柔的拂过脸颊,脚下变得飘飘然,似乎有几分醉后的酥软。

“你们看,那里有悬浮的船!”Komi发现了新大陆似的欢喜雀跃。

透过他的眼镜,极目远眺,远处水光接天,湛蓝的海面漂浮着几艘白色的帆船。广阔而耐心的水天一色,仿佛世界上所有的时间都在那里。

天道悠悠而人世无尽,渺小自我与更古老长存的事物遥相对望。我坐在山顶眺望远方的大海,脚下的山峰仿佛渐渐化作沙粒。虽然自然的永恒消解了无常的痛苦,但“暖风熏得游人醉”,时不时地也会感到荒谬与空虚。就像被拉出了时间之外——栖息于过去与未来的间隙。

还没欣赏够这抹沉醉的蓝,巡逻的大叔就催赶着山友赶紧下山。因为七娘山16:00后就禁止登山。

在和大叔搭讪的间隙,我们咔咔咔地拍了几张照片,意犹未尽地向山下走去。

没走多远,Komi发现了一个宝藏摄影基地。趁巡逻大叔没发现,我们赶紧飞奔而去,弥补没有拍几张照片的缺失。

有时心底会生出怪异的想法,爬山或者说旅行的意义是什么?是为了拍照留念吗?为什么那么多人愿意排着长队只为取景拍照?或许拍照只是我所看到的表象吧,就像写文章一样。自己时常会清空大脑,选择性记忆,不论是用相机还是用铅字,都是对生活的记录和分享,不断体味着短暂生命与人类历史相交汇所产生的真实与虚幻。

嚷嚷着再也不爬山的欧美下山时,双臂像生出翅膀一样,一溜烟地没了踪影。而我下山则要小心翼翼地侧着走,因为膝盖受到的压力不仅痛还会往前冲。相比的话,我还是更喜欢上山。(可是上去了下不来,高处不胜寒啊!)

下山的路上,Komi又发现了很多奇妙的景,我想他是一个善于发现生活中美的人。

“粉紫色的海。”他说。

回来后的某天,我突然惊醒,那片海也许并不是粉紫色的,或许它就是我们在山顶上看到的那片湛蓝的海。只不过因为下山时的日落和偏光眼镜的缘故,自带滤镜,便有了那片粉紫色的海。

可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

即便不是真实存在,那片粉紫色的海依然很美!